山西临汾尧都区,去二十余里,魏村镇魏村存焉。
村内有牛王庙,远近驰名。初一十五,香火甚旺。
于庙会时,庙内舞楼,亦称戏台,梨园弟子,戏剧班社,接踵而至。十里八乡,乡民蜂拥,扶老携幼,观戏嗤嗤。叫好闹场,风俗元代以降,历久弥新。
庙内看管,乃七十余本村老者,精神矍铄。言之凿凿于戏台故事,又演绎民间传说,谈吐间,神气活现。
庙内供三神:牛王、马王、药王孙思邈者也。
尤以药王为最。左邻右舍、十里八村,凡择日漏夜求药,晨起则黄纸包裹不知名粉状药沫。服之,百病消弭。
叹乎哉!真假莫辨。
庙内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(1283),掐指算来,倏忽730年矣。
后大德七年(1303)地震损坏,至治元年(1321)维修,明、清两代屡有修葺。近年乡人致富者,以其汗血宝马,出资五十万、十多万者不等,扩容整饬,面貌愈馨。
查国内元戏台,存之不过八九。其乃国内现存最早之木结构戏剧舞台,能不叹为观止乎。
戏台用乐楼形式,木构亭式,平面呈正方形,三面有墙,正面当台口,无前后场之分,仍保留宋金乐亭旧制。戏台台基高1米,台身面阔7.45米,进深7.55米,建筑结构为“井”字形框架,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制式。
观之巍巍,先人能工,后人焉能落伍哉。
p1、
p2、
p3、

p5、
p6、

p7、
p8、
p9、
p10、
p11、
p12、
评论